2023(2):1-13.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1
摘要:目的:调查澳门小学教师的生命态度现状,进一步为澳门小学教师的生命教育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命态度量表(Life Attitude Scale, LAS)对澳门23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澳门小学教师生命态度总体得分为292.48±30.33分,其中爱与关怀层面得分最高为56.07±6.37分,理想层面得分最低为43.52±7.06分;年龄、子女状况、职前教育类型、教龄在生命态度总分、理想、爱与关怀、死亡态度方面有差异(p<0.05);婚姻及健康状况在死亡态度层面有差异(p<0.05);宗教信仰、运动习惯及家庭氛围在生命自主层面有差异(p<0.05)。结论:澳门小学教师的生命态度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在理想层面不佳;低龄、无子女、职前教育为一般大学教育、教龄短的小学教师生命态度最为积极正向。
2023(2):14-30.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2
摘要:讣告或讣闻报道是关于死亡信息传播的第一媒介,讣告虽然是在“宣告”和“呈现”死亡,但同时也在建构死亡与生命,并由此而建构我们的死亡观、生命观、人生观。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我们其实都生活在媒介所建构的生死文化之中。由此,从生死学与媒介的关系角度,我们需要提出和关注媒介生死学的命题。
2023(2):31-44.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3
摘要:“生前预嘱”是人们在意识清醒时预先表达在生命末期医疗和相关愿望的法律文件,目前在我国属于死亡话语新语类。本研究通过对华北地区8位老人的半结构化访谈,考察老年人对善终和生前预嘱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参访者认为善终是有亲人陪伴、安详、有尊严、没有痛苦的离去,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视角来看,参访者描述不得善终时采用了无谓抢救等物质过程和受折磨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评价方面,参访者对善终使用了在亲人陪伴下安详、有尊严、没有痛苦地离世等恰当性判断、愉悦性和满意性情感。对生前预嘱这种捍卫善终权利的手段,受访者认同其理念,并支持和拥护其推广活动,但填写生前预嘱的意愿则因人而异,主要受到能力和年龄以及机构因素影响。
2023(2):45-58.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4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基于Frankl意义治疗理论的生命意义干预对癌症患者灵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082例患者。结果显示,生命意义干预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SMD=-0.24,95% CI:-0.40~-0.07,P=0.006)、灵性健康(MD=-0.32,95% CI:-0.48~- 0.15,P=0.0001)、绝望感(SMD=-1.39,95% CI:-2.53~-0.24,P=0.02)、抑郁(SMD=-0.82,95% CI:-1.61~-0.03,P=0.04);亚组分析显示,生命意义干预对癌症患者焦虑(SMD=-0.43,95% CI:-0.64~-0.23,P<0.0001)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提高实体肿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SMD=-0.60,95% CI:-0.88~-0.33,P<0.0001)。结论 基于Frankl意义治疗理论的生命意义干预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意义感、灵性健康,降低绝望感、抑郁水平,常规对照条件下可改善癌症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实体肿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2023(2):59-69.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5
摘要:通过字形对“宗”字的本意展开探讨,认为“宗”即为祖先魂神所在的房屋或场所。将这个观点推之于人伦关系,宗族即为祖先魂神所在的人群,宗子即为传承祖先魂神的人。宗子作为祖先魂神的传承者和代言人,其亦须有侍奉祖先魂神的责任。解读《尚书?金縢》可以得知,在先民的意识里宗子有义务以死亡的形式来近前服侍有疾病的祖先魂神。对祖先魂神的侍奉,也有一定的次序安排。周人出于对魂神安置的考虑而安排的人际格局,通过后世儒家学者不断地祛神秘化和伦理化,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准则和特征。
2023(2):70-82.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6
摘要:自杀预防,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可以是自杀预防守门人(gatekeeper)。无论是一般民众、技术救助者(如消防、警察等)以及专业助人者(医护、社工或心理咨询人员)等都应具备基本的自杀预防能力。本文依据学者专家的文献报告,综合列出守门人应具备的18项基本知能,包括:自杀预防基本态度、自杀预防基本概念、区辨自杀与自残之异、厘清自杀迷思与事实、三级预防的概念与实务、自杀危险因子与保护因子、助人的同理心技巧、自杀沟通的基本技巧、正确的自杀评估、安全的保证、后续追踪、熟悉资源管道、能转介资源、防护网中角色定位、自杀伦理规范、关怀自杀者遗族、保持身心健康与自我照顾。
2023(2):83-100.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7
摘要:马来西亚华人基本保持明代以来儒家殡葬传统,重视继承《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的由殡而葬、由葬而祭,由白事转红事。这是以系列礼俗规范,完成家属亲友理性和感情交融的历程,由感受先人哀荣的节哀顺变,提升对先人音容宛在的纪念,圆满死者精神回归家庭/家族/社群生活,成为后人叙事的历代祖先或先贤英烈。因此,一切纪念的场所,延续着先辈的人间生命意义,即是逢年过节延续着生者与死者历史文化对话的公共空间,成全承载精神文明的慎终追远,从而印证民族情怀之于地方开拓主权,真实不虚。
2023(2):101-110.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8
摘要:传统禅宗以“信”立足。无论是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还是南北宗及以后临济各系,都要求学人坚住不移地深信教理而超脱生死,实现涅槃。大慧宗杲以“疑”为轴。他倡导在整个参禅过程中,疑情生死,把疑情导向话头,最终在话头处疑破休歇。禅宗生死思想从“信”到“疑”的转变,既与大慧宗杲个人际遇有关,亦是禅法内部演进之趋势,儒、佛交涉后的必由之路。
2023(2):111-124. DOI: 10.12209/j.hrssx.2312020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癌症患者对“生命意义”体验/认知,以期为更好地制定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方案和善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INF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香港大学学术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关于癌症患者对“生命意义”体验/认知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限制在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和整合。结果:经过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共纳入9篇文献,提炼出40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7个新类别,总结为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重新评估生活的价值。整合结果2:增强珍惜和感恩之情。整合结果3:寻求心灵上的平静和宁静。结论:提示我国癌症患者对“生命意义”有不同的体验,不仅需要关注到患者本身的生命质量,也需要关注到传统文化影响下,家庭、社会、宗教等对癌症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关注患者对死亡的态度的转变。医护人员应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其生命意义的需求,帮助其追寻生命意义,最终达到善终的目的。
2023(2):125-138. DOI: 10.12209/j.hrssx.23120210
摘要:人如何面对自己的老年人生阶段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首先需要妥善处理的就是老年人生阶段的人际关系。要坚持“扬善抑恶”和“保持距离”两个重要的原则。其次,老年人要努力保持良好生命的存在方式。要充分利用“活力养老”阶段身体基本健康,思想、精神还处于正常状态的条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到了身体和精神失能阶段,老年人可能处于对自己的“失控”状态,如何面对这一状态,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果在老年阶段罹患威胁生命的疾病,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努力争取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要坦然面对死亡的人生结局,做好“死后自我”的安顿。
2023(2):139-149. DOI: 10.12209/j.hrssx.23120211
摘要:中青年患者处于生命终末期时,因处于家庭核心位置,其本人和家庭成员通常会有非常深刻的心理痛苦和哀伤情绪。本文以两例青年患者的安宁疗护陪伴为主要案例,结合临床其他患者,观察到不同家庭亲密关系对患者灵性痛苦的影响。处于滋养型亲密关系的患者,对心性关怀的需求以情感诉求为主;而处于消耗型亲密关系的患者,更渴望寻求超越现实的天人关系或宗教关怀需求。
2023(2):149-162. DOI: 10.12209/j.hrssx.23120212
摘要:借鉴国外“死亡咖啡馆”的形式,以“合作对话”为理论指导,本研究创立了“生命奶茶店”,举杯奶茶,共话生死。通过描述性质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了22名护理专业学生,组织了十次生命故事分享会,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了每次分享会的转录文档和回收的反思日记。本研究通过开创“生命奶茶店”,探索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生命认知。一方面,了解了护理专业学生如何解读生命,即珍惜生命、平等看待生命、热爱生命、寻求生命意义;另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在认知生死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才能活好这一生,做到向死而生,即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追寻生活目标、秉持积极心态。总之,在“生命奶茶店”中,护理专业学生从中深入了对生命的认识,加强了对医学人文的理解;因此,“生命奶茶店”探索构建了契合中国内地本土化的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